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宋代:苏轼
bǐngchénzhōngqiū,huānyǐndádàn,dàzuì,zuòcǐpiān,jiānhuáizǐyóu。
丙辰中秋,欢饮达旦,大醉,作此篇,兼怀子由。
míngyuèjǐshíyǒu,bǎjiǔwènqīngtiān。
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
bùzhītiānshànggōngquè,jīnxīshìhénián?
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
wǒyùchéngfēngguīqù,yòukǒngqiónglóuyùyǔ,gāochùbùshènghán。
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
qǐwǔnòngqīngyǐng,hésìzàirénjiān!
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?
zhuǎnzhūgé,dīqǐhù,zhàowúmián。
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
bùyīngyǒuhèn,héshìchángxiàngbiéshíyuán?
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
rényǒubēihuānlíhé,yuèyǒuyīnqíngyuánquē, cǐshìgǔnánquán。
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
dànyuànrénchángjiǔ,qiānlǐgòngchánjuān。
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
扩展资料:
译文:丙辰年(公元1076年)的中秋节,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,喝了个大醉,写下这首词,
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。
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?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。
不知道天上的宫殿,今晚是哪一年。
我想凭
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,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,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。
起身舞蹈玩赏着
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,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。
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,低低地挂在窗户上,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。
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
恨吧,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?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,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,这
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。
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,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
的月亮。
注释:
1、丙辰:指公元1076年(宋神宗熙宁九年)。
这一年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省诸城市)任太守。
2、达旦:到天亮。
3、子由: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。
4、把酒:端起酒杯。
把,执、持。
5、天上宫阙(què):指月中宫殿。
阙,古代城墙后的石台。
6、归去:回去,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。
7、琼(qióng)楼玉宇:美玉砌成的楼宇,指想象中的仙宫。
8、不胜(shèng,旧时读shēng):经受不住。
胜:承担、承受。
9、弄清影: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。
弄:赏玩。
10、何似:何如,哪里比得上。
11、转朱阁,低绮(qǐ)户,照无眠:月儿移动,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,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
上,照着没有睡意的人(指诗人自己)。
朱阁:朱红的华丽楼阁。
绮户:雕饰华丽的门窗。
12、不应有恨,何事长(cháng)向别时圆:(月儿)不该(对人们)有什么怨恨吧,为什么偏
在人们分离时圆呢?何事:为什么。
13、此事:指人的“欢”“合”和月的“晴”“圆”。
14、但:只。
15、千里共婵(chán)娟(juān):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﹐虽然相隔千里,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
的月光。
16、共:一起欣赏。
17、婵娟:指月亮。
赏析:
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,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。
丙辰,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(公
元1076年),当时苏轼在密州(今山东诸城)做太守,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,直到天
亮,于是做了这首《水调歌头》。
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,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、亲人千里、孤
高旷远的境界氛围。
苏轼一生,推崇儒学、讲究实务为主。
但他也“龆龀好道”,中年以后,又曾表示过“归依佛僧”,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。
每
当挫折失意之际,则老庄思想上升,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。
熙宁四年(公元1071
年),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,是为了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。
熙宁七年(公元1074年)调知密
州,虽说出于自愿,实质上仍是处于被外放冷遇的地位。
尽管当时“面貌加丰”,颇有一些旷达
表现,也难以掩盖深藏内心的郁愤。
这首中秋词,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和总结。
“大醉”遣怀是主,“兼怀子由”是辅。
对
于一贯秉持“尊主泽民”节操的作者来说,手足分离和私情,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,毕竟属
于次要的伦理负荷。
此点在题序中有深奥微妙的提示。
在大自然的景物中,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,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。
一钩新月,可联想到
初生的萌芽事物;一轮满月,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;月亮的皎洁,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
格。
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和理想。
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、气质浪漫的文
学家,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,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,天上人间自由翱翔。
反映到词
里,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。
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,把酒相问,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。
李白的《把酒问
月》诗说:“青天有月来几时?我今停杯一问之。
”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,苏轼因为是
想飞往月宫,所以语气更强烈、更迫切。
“明月几时有?”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,好像是在追
溯明月的起源、宇宙的起源;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。
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
与向往。
标签:水调歌头带拼音 水调歌头 拼音 诗句 全文上一篇:《水调歌头》带拼音的全文是什么
下一篇: 苏轼的中秋水调歌头(拼音版)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